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年文明教师 | 安国勇:半生耕耘,矢志不渝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4-19 [来源]: [浏览次数]:

“没有捷径就是最大的捷径。”他本硕博时光都是在河大度过的,如今,他成为了河大教师并将精力浇筑在讲台与实验室,陪伴着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步步成长。

坚持投入,踏实前进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坚持”二字深刻烙印在安国勇的人生理念中。作为从未见识过社会的一名农村小孩,安国勇内心的焦虑与疑惑充斥着进入河大的那段岁月。“人生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责任,自己走上了这条路就会坚持下去,做好学业。”在老师同学的不弃与陪伴下,他的大学时光是温暖而充实的。

安国勇回忆生物系最初的样貌,在三间小房子里,两位老师带着做国家科研基金课题。那时正处于夏季,他在这样狭小的实验室里做着毕业设计,老师抽出经费置办了一台电风扇为师生们带来一丝清凉。那段最为艰苦的岁月,搞科研的师生们最开心的就是能在电风扇下安心地做实验。他们都怀揣着真挚与热爱,奋力前行。谈到对他影响深刻的人和事时,他提到了宋纯鹏校长。那是生物系和生物实验的起步阶段,1995年学科带头人宋纯鹏抓住生物系申报学位点的最后机会,一天之内整理资料并成功提交。尽管只有一天的时间,但生物系师生们仍充满信心。因为在实验室成立之初,团队充满雄心壮志,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步步扎实。每一步都是积累,每一次都是经验,每一刻都在准备。最终生物系成功申报植物生理学硕士点,成为学科新的转折点,极大地鼓舞了师生们,加强了团队凝聚力。

安国勇在导师的引领下,慢慢地接触生物学,不断开拓研究领域。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他用热爱与兴趣普照专注与坚持,在枯燥的学术迷宫中,享受着猜想、推论、实验。对他而言,科研不是枯燥,而是快乐之源。他特别提及了植物逆境学,他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是因为植物逆境学深刻地影响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时这也是生命科学学院坚持卓越的理由。

引导创新,研教相辅

对于教学管理与培养计划,安国勇将它们落到实处。其一,他强调创新性,包括研究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把学术前沿与课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将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其二,教师应兼顾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与他人共享。其三,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安国勇表示,对于本科生而言,注重核心课程的培养,理解生物系基本的知识框架,吸收现代生物知识,强化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安国勇创造性地提出本科生的实习培训计划,将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分配到社会企业、农场基地,对接学校和社会资源,让学生更了解社会现状和业界前沿的技术需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不断提升自我。

对于研究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每周开展研讨会及时了解学生研究进展和研究计划,领读世界前沿论文成果,同时强化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升个人自信和视野。

安国勇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做科研就像是玩游戏一样,一切都是学生主导,给研究生们下批课题经费,给予研究生足够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去研讨和创新。”教育应该是集基础知识、方法、对事态度、创新思维、坚持踏实于一体的一份事业。而他身为老师的责任就是监督学生,鼓励前行。生命科学学院的同事冯娟娟对安国勇的评价是:“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对于教育经费渴望做到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生物系从“一个课题,两位老师,三间实验室”,再到搭建和巩固平台,最后到实验品种对接生产单位,真正做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安国勇始终以贡献者和见证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他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步步踏实,慢慢前行。安国勇骄傲地说:“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团队,这样好的平台。我们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这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没有捷径就是最大的捷径。”坚持是安国勇始终秉持的精神。坚持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词,哪怕漫长,路途中总有精彩。